怎样做一个居士

作者:佚名  来源:转载  录入:fatong  日期:2012/1/11  人气:4647

 

怎样做一个居士  

一、三类法门

修学佛法的法门虽多,若从大体上说,可分三大类:

第一是:人天道;

第二是:解脱道;

第三是:菩萨道:

学佛的宗旨是在求取解脱道,学佛的着力点却在于人天道,尤其是人道。从性质上说,

1、人天道是偏重于福业的经营,比如布施、救济、放生、戒杀、社会公益等等。

2、解脱道是偏重于慧业的修持,比如:持戒、修禅、拜佛、念佛,听经,看经等等。最要者,还是在于恋世与出世的区别,如有出世之心,虽修福业。也归解脱之道。又自求解脱是福业,福慧双修便是菩萨道。

人天道是人类必备而且必修的,因为在这三类中,人天道是得人身的基础,但在解脱道与菩萨道中出家与在家所偏重的有所不同,解脱道的修持是以 出家众更大更广。深入群众而接群众,正是摄化群众的最隹方便,所以菩萨常显在家相。

1、  居士宜修菩萨道:

首先应知道,人天道的主要纲要五戒十善:解脱道的纲要是戒、定、慧。菩萨道的纲要是六度即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智慧六度包含了三学,三学又包含了五戒十善,所以菩萨道才是佛教的根本的道。然在六度中乃以布施为首,可见菩萨道的实践是以布施为重心。因为要度众生,必须先要安慰众生,先使众生在物质与精神上得到安慰,然后才能对你发起好感之心,接受你的化导,并也信任你的化导。布施有三,一财施、二法施、三无畏施。财施属于物质的,法施与无畏施是属于精神的,出家者公仅能做到法施与无畏施,而在家居士,如果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菩萨道的实行者,也可以做到三施并重了,自己有财富,可用物质救济贫困,自己深通佛法的教义,也可以用来教化众生,安慰众生,鼓励众生。所以真正的大乘精神,虽由出家的大菩萨乃至佛陀的度化,一般凡夫的出家人则不能充分表达出来,唯有了大乘心的要家居士,才是菩萨道的理想实行者。

2、 居士应具的条件:

一般的居士,应具备一些什么样的条件呢?在《杂阿含经》中的规定,在家居士应具足五个条件称为五法具足,那就是:

一、信具足

1、信此娑婆世界是苦、无常、空;

2、信佛法能使我们离苦得乐;

3、信佛法是由僧众结集流传主持弘扬的合起来便是信仰佛法僧三宝。

二、戒具足:主要是指五戒,八关斋戒(每月六斋日即初八,十四,十五,廿三,廿九,三十)菩萨戒。

三、施具足:以尊敬心供施父母、师长、三宝,以悲悯心布施孤苦贫病,以公益施舍,促成社会大众的福利。

四、闻具足:听闻佛法`看经书,如理思维。

五、慧具足:这是对于谛的体会或领悟,是从闻法的精进实践中而得的一种实证经验。

3、居士的家庭生活:

第一从个人而言,归依了三宝就该照比没有信佛的俗人生活得重积极,更和谐,更美满,更有朝气,更有活力,影响别人使他人乐意接受自己。

第二对家庭要孝敬父母,慈爱子女,夫妻要相互体贴。

第三从事正当的职业,除了屠业,盗业、淫业其他的或农、或工、从商、或从教都可选择。有了收入作四分处理;一分饮食,一分为培养子女,一分贮蓄,一分布施,佛陀责斥收入超过支出的守财奴,更责斥支出超过收入的人。

第四一个居士应该时常亲近三宝,但如不顾家庭的事务,放弃了对父母子女及夫妇的责任,传来亲近三宝,那不是佛所希望的事。

第五一个居士应该无条件地供养三宝,但如克扣了父母的所需,减少了子女的营养,减少了惩治知费,降低了仆人的工资等,拿来供养三宝,那也不是佛所希望的事。

四、居士的社会生活

从佛教的立场来说,一个在家的居士,他所活动的范围可比一个出家的僧侣,深广得多,他所求属的社会,也比出家的僧侣繁复得多。就居士而谈社会生活,乃是必要的。一个居士,在家庭中,有着很多的身份,对父母而言,是儿女,对儿女而言,是父母,对弟妹而言,是兄姐,对兄姐而言,是弟妹,对配偶而言,是夫妻,对父母的父母,对儿女的儿女,乃至对亲属的亲属等,皆会成为各各不同的身份。由一个家庭扩大而成为一个家族再扩大乃至家族以外的社会,对老师而言,是弟子,对弟子而言,是老师,对领导而言,是下属,对下属而言,是领导,对政府而言,是人民,对团体而言,是团员,党员,社员,会员,尚有朋友的朋友,关系人关系人等,都是形成社会形态的因素。一个居士就是生活在如此繁杂的社会关系之中。一个理想的菩萨道的实行者(或者说一个发了菩提心的居士)便很乐意生活在如此繁杂的社会关系之中。因为有了关系,才有接触的机会,有了接触的机会,才能引导他们归向解脱的唯一处所-----佛法僧三宝。佛教是以服务社会为菩萨的表征,佛在往昔的无数生中,以种种身份,种种形态,种种种方式,深入种种的族类群中,每每能居王的地位,所谓王,就是领袖,那些领袖的地位,不是仗武力打得的,全是以服务大众的道德价值所感召而致的,因为唯有真正能为大众幸福的人,才是最够资格做大众领袖的,才是最能赢得众望所归并心悦诚服的人。否则那不是王。佛为了解统摄一切团体-------社会的要求,说了四种纲要,称为四摄法,所谓四摄法,就是领袖人物所不可缺少的四种处世方法,切实地做好了四摄法的工作,便能感化群众,也能领导群众了。四摄法的名称就是:1、布施,2、爱语,3、利行,4、同事。

5、居士的宗教生活:

一个居士在日常的生活中,必须每日抽出最低限度的时间,来将身心全部交给自己 信仰,如能定时定数,那是最好,至少每天不得少过两次。这就是用来修持,配合自己的生活环境,拜佛,静坐,诵经,念佛(如环境嘈杂,观想默念即可)忏悔(毫不容情地反省,至诚恳切地悔过,以及对于三宝恩德的感仰)选定一两种,作为日常的恒课,但于忏悔一项,不能缺少,唯有在不断地忏悔之中,才能不断地继往修来,才能不断地迈向成佛之道,只唯有天天都是生活在“觉今是而昨非”的新境界中,才是最能诬陷诬陷变换气质的人,才是最有希望,最有新发现的人。古人宗教经验,往往也是从忏悔之中得来的。忏悔不一定要仪式,跪着,坐着,均无不可,不过凡在功课之时,必须放下万缘,一心归命,纵然少到每次仅仅数分钟,行持久了,日子长了,必有效验可观,至少对于人生的境界,必将开朗豁达。这也就是解脱道的实践工夫。

总之,一个居士,应当是一位菩萨道的实行者,首先要变换自己的气质,再来佛化家庭,然后佛化社会,居士当拥护三宝,切不可毁谤三宝。


返回】 【顶部】 【关闭
返回首页 | 关于我们| 法律声明 | 联系我们 | 广告服务 | 后台管理

版权所有:中国湖南湘乡云门寺  联系电话:0731-56200800(本寺客堂)

网站浏览:   (建议采用1024×768分辨率,以达到****视觉效果)

网站ICP备案号:湘ICP备09000916号